2022年9月21日,是第29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,今年的主題是“知彼知己,早防早智—攜手向未來”。
阿爾茨海默病是認知障礙的一種,認知障礙又稱“神經(jīng)認知障礙”,其中重癥者為“癡呆”,也就是俗稱的老年癡呆癥。
阿爾茨海默病10大危險信號
?記憶力日漸衰退,影響日常起居活動,例如炒菜放兩次鹽,做完飯忘記關(guān)煤氣。?處理熟悉的事情出現(xiàn)困難,難以勝任日常家務:如不知道穿衣服的次序、外出購物。?語言表達出現(xiàn)困難,重復語言或詞不達意。?對時間、地點、人物日漸感到混亂,不記得今天幾號、星期幾,季節(jié)變化,忘記鄰居、同事、親人的名字。?判斷力日漸減退,烈日下穿著棉襖,寒冬時卻穿薄衣。?理解力、學習力、記憶力下降,跟不上他人交談的思路,或接受新事物困難。?常把東西亂放在不適當?shù)牡胤健?/span>?情緒不穩(wěn)及精神行為較前異常,例如:情緒快速漲落,變得喜怒無常,反復搬移物品,反復收拾衣物。?性格出現(xiàn)轉(zhuǎn)變,可變得多疑、情感淡漠、例如焦慮或粗暴、甚至幻覺。?喪失做事的興趣及主動性,變得不愛社交,對原來的愛好失去興趣,從而退出社交活動。
癡呆的致病因素
血管因素
對癡呆發(fā)生的影響大,如糖尿病,在整個成人期,都是癡呆的致病風險因素,只是中年期糖尿病的致癡呆風險高于老年期糖尿病。
受教育程度
受教育水平越高,癡呆發(fā)生風險越低。工作的復雜程度、閑暇時參與的智力刺激活動,均有助于減少認知下降的風險。相比之下,孤獨、低頻率的社會接觸和社交活動,均會增加癡呆的風險。
飲食模式
富含水果和蔬菜、不飽和脂肪酸、魚和全麥谷物等,這些飲食模式對認知有保護作用。
吸煙、飲酒
吸煙是癡呆和AD的危險因素。長期大量飲酒,可以導致嚴重的Wernicke–Korsakoff(遺忘)綜合癥或輕度的記憶力和執(zhí)行功能下降。酒精成癮與認知損害和癡呆風險增加有關(guān)。
基因
除以上單一因素對于癡呆發(fā)病的影響外,對于APOE*ε4基因(目前公認最強風險基因是攜帶APOE*ε4)攜帶者,如吸煙、飲酒、不運動和喜歡攝入飽和脂肪等風險因素同時存在,會對該攜帶者認知結(jié)局帶來災難性后果。
阿爾茨海默病的預防
體重管理
65歲以下超重和肥胖人群通過科學合理的飲食和運動將BMI控制在30 kg/m2以下,保持健康體重,可降低阿爾茨海默病的發(fā)病風險。
體育鍛煉
特定范圍內(nèi)的體育鍛煉對阿爾茨海默病預防有益處,發(fā)病風險將降低約10%。建議中老年人多進行有氧運動,根據(jù)體檢結(jié)果及自身勞動能力,選擇合適的鍛煉方法,安排合理的運動強度。
多參加認知活動
多參與認知刺激活動,如閱讀、下棋、學習新技術(shù)、玩腦認知訓練游戲等,不僅能有效預防阿爾茨海默病,還可以提高總體生活質(zhì)量和社會參與度。
不吸煙、早戒煙
對于不吸煙人群,應注意避免接觸環(huán)境中的二手煙。而對于吸煙人群,應鼓勵其盡早戒煙,主動向醫(yī)務人員咨詢尋求幫助,制訂正規(guī)戒煙計劃。
保證充足睡眠
要保證充足但不過長的夜間睡眠時間(不少于 4 小時,不超過 10 小時),保證良好睡眠質(zhì)量,積極治療失眠、呼吸暫停綜合征等睡眠障礙疾病。
糖尿病管理
早期篩查血糖異常的人群,對其進行生活方式干預,積極預防糖尿病。糖尿病患者應遵醫(yī)囑服藥,將各項指標控制在正常范圍內(nèi),同時應密切監(jiān)測其認知功能的改變。
腦血管疾病管理
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、合理用藥,維持腦血管系統(tǒng)良好狀態(tài),避免罹患動脈粥樣硬化、腦低灌注或其他腦血管疾病;對于卒中患者,應密切監(jiān)測其認知功能改變,并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保護其認知功能。
避免跌倒、保護頭部
建議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跌倒和頭部撞擊,盡量避免危險性場景如接觸類運動,在高危情境下盡可能采取佩戴頭盔等保護措施。
注意飲食、定期檢查
建議中老年人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;定期檢查身體活動量和認知機能。
高血壓管理
對于中年血壓正常人群,建議定期監(jiān)測血壓,避免情緒激動,積極預防高血壓。高血壓病人,按照醫(yī)生建議血壓控制水平,避免血壓波動過大。
注意心理健康
學會自我調(diào)節(jié)、合理傾訴來排解消極情緒和負面思想,建立積極的心理應對方法。抑郁患者要積極求醫(yī),可嘗試用正念冥想、有氧運動、心理治療等方法,結(jié)合抗抑郁藥物治療。